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陈碧舸的成长(2)

  • 我心本无尘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721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0/12/7 16:04:16
  • 来自:辽宁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盘锦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
最近一直在奔波,工作,玩,吃饭,玩,睡觉,玩,坐飞机,玩,也许是夏天的缘故,刚从大学毕业没多久的我,还没来得及脱离校园的作息时间,每逢夏天,就自动给自己的大脑放一个假,只要不工作,就疯狂的玩,各种玩.有时候就算是非得要工作,也悄悄告诉自己说,躯体去就可以了,灵魂就可以不用去了,这点小朋友们千万不可以模仿,以防被老板骂.所以玩得连写博客的事情也抛到脑后去了.真希望可以有一段时间,完全不需要接电话,不需要因为突如其来的工作而更改自己的行程,不需要去烦恼如果这个月只是纯玩,那么各种房贷,手机费,物业费,交通费和纯玩得费用该从哪里来,也许这就是彼得潘不愿长大的原因吧.


最近有很多朋友问我,为什么不在工作的时候多拍一点花絮,时时更新在博客或者微博上面来和大家分享.其实并不是我不愿意拍,而是在国外工作时间长了之后,就逐渐发现,国内和国外的工作准则截然不同.在亚洲,模特和明星们都带着助理,无论大小工作都会让助理拍摄各种角度的花絮,然后迅速在网络上分享,这样关注他们的人们就可以随时看到他们的动态,也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方式.而在国外工作,特别是拍摄广告和杂志,除了客户自己,现场是不允许有其他的摄像机或者照相机拍摄的,即使是你恳求拍下小小的片段,也会被要求在真正的杂志照片或者广告出版之后再发表.每个市场都有当地的运行准则,作为外来的少数人中,最聪明的做法,就是"循规蹈矩"


来说说我第一次在纽约拍摄Vogue的经历吧,用一个字总结:就是“快”!用两个字总结:就是“很快”!长途跋涉从北京飞到纽约的第二天,在沉睡了12个小时之后,我在初夏的大清早出现在了Chelsea艺术区的一间时尚圈里人最常用的摄影棚Industria Studio的拍摄现场。这是一个隐藏在寂静小石板路里的停车场改建的大型摄影棚,之前参与的贝纳通广告和各种时装周的大型面试都是在这里进行的。美国人的工作习惯说紧张也紧张,说放松也放松,就算时间再紧迫,拍摄任务再艰巨,早饭还是要吃的,一进影棚,就看见工作人员忙里忙外的往大圆木桌子上摆放新鲜的早餐,从水果到酸奶,到土司到煎蛋,再到各种小零食,临走时还不忘在自带的黑板上写上今天全天的食谱,在从小口袋里掏出一束小鲜花,插在玻璃瓶子里。这样的生活情趣,让每一个来工作的人都顿时神清气爽起来。


愉快的心情不止于此,突然见到一个约摸三岁的金发小姑娘穿着粉色小芭蕾舞裙,摸着圆滚滚的小肚皮,跌跌撞撞的走进了摄影棚,以为是哪家顽皮的孩子找不到妈妈,结果身后跟着一个身材高大胖胖的像只大浣熊的爸爸,定睛一看才发现,这就是传说中在欧美时尚行业日渐独挑大梁的摄影师Daniel Jackson先生,原来不工作的大师,在私下里也是一个超级奶爸。他还没来得及和全场所有的人打招呼,小Molly已经嚷嚷着要看动画片了,于是Dan拿出自己大书包里的备用电脑在墙角找了个安静的位置,铺上小桌椅,打开动画片,小姑娘才终于消停了下来。只是这小姑娘实在是太惹人喜爱了,让所有的大人都忍不住要去逗弄她一番,听听她稚趣的娃娃音,乐呵乐呵。


经过慵懒的早餐和闲聊之后,化妆开始了,彩妆师,发型师,和美甲师一个也不能少。尽管从衣架上厚厚的秋冬装上来看,这次拍摄能露到手脚指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但是美甲师还是一丝不苟的把我们手脚指甲都涂上了层层淡粉。发型师用小卷棒把我大把的头发卷成一团又一团,然后再编成黑人常见的小辫子。彩妆师却不紧不慢的往我脸上涂着润肤霜,润唇油,除此之外什么都没做,我当时心里一阵纳闷,化妆通常是最花费时间的工作,怎么到了这个节骨眼上,她却如此的淡定,难道像国内的情况相似,在等服装编辑的最后指令?那也起码给个粉底吧?没过两分钟,服装编辑Tina走了过来,轻描淡写的告诉我说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了,我可以换上衣服开始拍摄了。我顿时吃了一惊,什么?没有化妆啊?她们是忘记了这个程序吗?这是在以往的工作当中从未遇到过的事情呀?以前,就算是裸妆,也起码给个粉底在来点小色彩吧?这下我可不敢想象这次拍摄出来的样子了。


灯光就绪,编辑Tina告诉我这次拍摄的主题是跳跃,他们选择了7位不同感觉的女孩来演绎这次的大片,每个人分别拍摄两张。原本预定到场的刘雯同学,因为旅程上的一些不顺利,错过了这次拍摄,于是现场的另一边又开始了紧张的面试新模特的工作。待我刚走到灯光下,化妆师按住了我的脑袋,刷刷两笔化出了两条大粗深蓝眉毛,一边说着这样就完整了,我心里偷着乐:这下回家卸妆的工作可减轻了不少。


和以往的拍摄不同,以前在亚洲拍杂志,多数都是穿着高跟鞋做一大堆高难度又不协调且拧巴的动作,看起来才觉得特别时尚且与众不同。我甚至遇到过一次拍摄,需要穿着超高的高跟鞋,在蹦床上跳出舞蹈演员的大跳,当时真的是心惊胆战,因为每一次跳跃之后的落地,都面临着崴脚的危险,尽管身体的平衡可以控制,但是落地时弹簧的弹力还是会把骨骼推向相反的方向。这次拍摄之前,编辑非常细心的为我们挑选了最适合跳跃的平跟鞋,还不断的问这鞋子是否舒适,所以我们心里的压力自然小了很多。欢快的音乐响了起来,是我最爱的Tylor Swift,摄影师告诉我,就随便跳吧,让我来抓住最棒的瞬间。看着场边所有工作人员欢快的神情,我很放松的把自己交给了他们,毫不顾忌自己的表情是否上镜,动作是否优美,每次摄影师抓到合适的镜头就会要求我重复刚才的动作多跳几次,然后我们再转个向,想点别的来玩。其实只要明白大家的意图,让身体服从大脑的指挥,再清楚地记下刚才跳跃过的动作,再准确无误的重复作出,拍摄的过程就会变得很顺利。以前我也曾遇到过拍摄的时候突然不知道作什么动作好的尴尬局面,后来我才发现,那多半是我的思想在开小差,没有完全融入到拍摄的意境里面去,有时我也会太过在意身边人的看法,生怕哪个动作哪个表情做出来不符合他们的要求,会被别人笑话,现在我才发现,那是我自己没有动脑子去体会什么才是他们所需要的。只要能将这一切都准备好,全情投入,任何一次拍摄,都会很顺利的完成。
 

十几分钟的时间,第一张照片就完成了,我看着电脑屏幕上不施粉黛的自己,表情自然动作协调,Yohji Yamamoto的长裙子套装被跳跃的我瞬间撑开成几何图样,虽说不是通常审美观所推崇的美艳,却也来得生动独特。休息片刻之后,第二轮的拍摄开始了,这次是Chloe的中性呢子套装配上黑色大军靴。不用任何渲染,穿上这套衣服我自然有了几分英姿飒爽的感觉,以往我的形象常常被定位成柔美的日系,渐渐成了拍摄妆容和珠宝片的常客,在决定来到海外发展的时候,我才和经纪人就约定好,要想走国际的路线,必须完全脱离那样的形象,所以这样中性的打扮在我的工作中还是很少见的。介于上一张合作的经验,这一张的拍摄气氛更加和谐了一些。在国外工作的人,常常很讲究一个气场,他们总是把Energy Energy挂在嘴边,听起来好像是很神秘的东西。其实气场是看不见的,但是在场的人们都能感受的到,也就是在同一个工作环境下,每个人所理解和演绎的情绪是否达到一种精神境界上的一致。渐渐和外国人工作多了,我就发现,其实抓住正确的气场很容易,只要用心领会完工作的意图之后,精神大可以放轻松,和他们开开玩笑,有时候做错了事情就做个大鬼脸,傻笑一阵子,所有的尴尬和不愉快都会烟消云散的,谁不喜欢和快乐的人在一起呢?这一张的跳跃,难度又加大了一些,毕竟7个女孩子每个人都在做跳跃的动作,难免会有些雷同,摄影师和编辑看出了我过去残留下来的一些体操的功底,一心想让我作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来。在尝试了一系列的蹦蹦跳之后,我突然提议,不如我按照刚才的动作,倒着蹦怎么样?在场的人们都哈哈大笑,编辑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,她说她做编辑那么多年,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模特主动要求倒过来往回蹦的,她倒是要看看我到底能不能做到。嘿,别的不敢说,在蹦跶这件事情上,我还是小有经验的,从小时候练体操的时候就一直不停的做各种蹦跶,到后来不幸多次骨折,再到骨折痊愈之后继续蹦跶,我的人生大半的时间,可以说都是在蹦跶中度过的。于是,向后蹦跶的动作很快就满足了摄影师的要求,可是每一次往后跳,能在同一点落地很不容易,因为后脑勺上没有眼睛啊,摄影师有点小小幸灾乐祸的看着我。“专注。。。”此刻的我仿佛又回到了十几年前的比赛场上,任凭周围多少注视的目光,任凭天花板有多高,空气的湿度有多大,我都要把彩带抛向空中,做一系列的翻滚之后再准确无误的抓住棍子的顶端,不容有失。这是被体育竞技逼迫出来的成功率,没想到在这里派上了小小的用场。前后大约100次,我都不偏不倚的跳到了准确位置。拍摄结束之后,摄影师Dan送给我一个外号,叫作Computer Program电脑程序,他说因为只要他有任何的要求,哪怕是最细微的小变化,我都能立刻完成,和电脑差不多准。其实我说,也就是我们的气场合适了,大家心情好,做什么都觉得是对的。
 

时尚这行业有时候想想挺奇妙的,很多创作怎么看哪儿哪儿都是错的,可是却被追捧上天变成潮流,而很多创作看着挺和谐挺养眼的,却被批太不特别,被扔在一边。唯一可以说的就是,在这一次和Vogue的合作里,我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,无论是美的,还是丑的,专业的,还是不专业的,萝卜青菜各有所爱。最真实的最快乐,理解万岁!
 

个人推荐理由:从国家队到模特她的转变可以说是巨大的,从工作的意义到心里的变化。喜欢她的原因也是因为她的不做作和敢于挑战自己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