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坛广播台
广播台右侧结束

主题: 安之石

  • 幻想の糖果
楼主回复
  • 阅读:467
  • 回复:0
  • 发表于:2011/8/24 11:59:13
  • 来自:辽宁
  1. 楼主
  2. 倒序看帖
  3. 只看该作者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盘锦社区。

立即注册。已有帐号?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

在地震后的安县,我看到好多有生命有情有性灵的石头。  那是些成气候的石头,出现在许多重要的场所。虽然大小不等,高低有别,却极挺拔,极庄严,以人立姿态迎接着某种神圣仪式。
  在辽宁广场上有块褐色石头,墨迹凝重地刻有2008年“5·12”、 “14:28”这些沉痛的数字,笔画间还有震裂的纹理。将那个惨痛的日子定格在石碑上,就永远保存下来了,这比写在木板上、竹片上或纸上更具永恒性。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,又是什么人最早发现了在石头上刻写的妙用。
  从这块黑字碑石一路望开去,我看到了一个石的家族,组成时空交错的文脉。有清代文人李调元的桀骜风骨,有当代作家沙汀先生半身浮雕,嵌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。他慈悲而亲切的面孔充满对这片土地的悲悯。他胸前还有一支笔,一副老式眼镜,均做得精致细腻。
  处于地震带的安县山脉,主要拥有三种石材:深海生物礁石、砾岩石、钟乳石。据说亿万年前,这里曾是一片大海,因地球变迁而隆起山脉。
  灾区的石碑无非承载着人类两种感情:悲与喜。悲,用黑色字体记录,选那种褐色岩石,岩页如愁纹且有些疏松,而雨水或山体润湿出的痕迹,像泪槽。喜,则用红色字体,选光鲜的土黄色石头,能折射阳光。黑色字体写就的碑文居多,写于石之背面。有多少石碑就有多少碑文,这些碑文内容大致相似,采用半文半白的文字风格。在《安县抗震救灾纪念碑碑记》、《安县五·一二特大地震两周年记》等不同碑文中,有着相似的对于那一刻大灾难的记载:“转瞬间山崩地裂,城倾家摧,其地而毁于一旦。众生伤亡难以计数,满城建筑几尽无存。巴山夜雨,但闻悲声;蜀水春澜,唯流咽泣。”
  另一类碑文属于红色的文字,在桑枣中学,这所在汶川地震中因无一人伤亡而闻名全国的“最牛学校”新建的校园大门口矗立的石碑;还有敬老院的石碑,晓坝新场镇落成的石碑等,均为红色大字。印象最深的是安县县医院的那块石碑:博爱碑。《安县县医院博爱纪念碑记》这类碑文很有代表性,旨在书写一种感恩之心:“博爱映苍天,八方急驰援”“恩情重如山,大义薄云天”“安昌江水,世代吟唱,辽宁红十字会赈灾贡献!”“千佛山岚,岁岁高歌,人道主义惠风永远承传。”
  这块县医院的碑石立于院内,其实就是一块自然的浑朴之石,属于当地最常见的那种砾岩石。石头正面刻有两个鲜红大字“博爱”,笔道劲遒,烈日下如飞溅的血迹,却比血迹更有灼痛感。这不是石碑却被当作碑石用了。石碑之石,雕刻打磨的人工痕迹太明显,而这块石头没有经过任何雕琢打磨,甚至两个大红字“博爱”就是刻在凸凹不平之间。石头姿态很像一位在太师椅上抱膝而坐的长老。坚实的底座沉稳扎实,颈部褶子细碎交错,也可以说伤痕累累,遍及全身。头颅部位更具沧桑感。最精彩的是颅顶部位,有一坨野草,在旺盛地生长着。石头上长草,本来就是一奇,而听到院长邹兴贵讲这块石头来历时,更感神奇。
  这位院长个头不高,穿着白大褂给我们沿院落讲解。他从大院两侧走廊开讲,并指点着那些照片介绍地震发生时的情景。一幅幅照片惨不忍睹,真不敢想象当时的惨烈现场。县医院当时的“放射科”在地震中,房倒人伤,那棚顶破碎后飞扬的建筑板块,真的犹如“放射状”利器。
  他的声音很平静,说到他们的医院当天满院子都是送来的伤员,到处都在流血,而被震倒的医院已经没有一间好房子可提供,只能全部躺在院子里,偏偏下起了大雨,三天都在下大雨,满院子的雨水和着血水,汪成一片。
  院长声音还是那么平和,他转到这块石头跟前,说,这是从周围的山上找到的。他说他去找了好几次,都没发现这块石头。最后一次,突然发现这块巨石,从地震后的山顶上滚落下来,就好像专门为他们而下山的。
  这是块高居山上的石头,我相信它一直是活着的,不仅从它上面的那坨草顽强地体现着它们彼此的生命,仅从它滚下山来到这里的经历,也可见它的灵性。石们的灵性还表现在文身或曰刺青。那完全是按人的想法镂刻上去的,有深有浅,有热烈的红色,像在流血,也有沉郁的黑色,蓄满哀伤。读懂了这些石头,是不是就能读懂生命与灾难的关系?
  我是相信石头有灵性的,这倒不是因为我喜欢搜集石头的原因。也许走的地方多了,看到的石头多了,便会对那些不凡的奇异的石头产生敬畏之感,诸如那一年在福建的清源山突然看到的老君像,一整块巨大的半身人形石头,小山一样屹立,恍若老君古身复苏。惊骇之余及至近前,发现它一直就是活着的。你看那双眼睛,那么深不可测,却一直在专注着前方,还有那只抚琴的手,多么有灵性呵,不用细听,就可感受到山泉淙淙吟咏。
  等我上到山半腰时,又遇一块奇异灵石让我驻足,那是弘一大师的灵塔处:山路细瘦如带,一弯处,山壁间横出一块奇石,上面刻有“悲欣交集”四字,弘一的书体。这字有种飘动感,不知是石随字动,还是字随石形,很是空灵。
  只叹:石犹如此呵!
不是只有恋人的陪伴,才不会感到寂寞、孤单。
  
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,不再提供回复功能,请勿尝试回复!!